每日传递正能量语句。
当前位置: 首页 > > 座右铭大全 > 内容页

地震现象小谚语,避险自救大道理(二)

地震现象小谚语,避险自救大道理(二)

24. 小谚语:地震没地震,抬头看吊灯

大道理:悬挂物具有“不是地震我不动,只有地震我才晃”的特点,是广泛地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天然验震器,能够自动地区别出地面振动是地震还是非地震运动。

25. 小谚语:水缸一晃,大事不好

大道理: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只有两种物理结构能够作为天然验震器使用:一是吊灯等悬挂物,二是水面等液体表面。水面和吊灯不仅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验震仪器,还分别成就了世界上最早的两架地震仪器的诞生——公元132年张衡发明的地动仪,1703 年法国人弗伊雷发明的水银验震器。

26. 小谚语:响声一报告,地震就来到

大道理:在震中和周围地区,地震之前的几秒钟经常会听到轰隆轰隆的地声,它的出现与大震前的微破裂有关。

27. 小谚语:八方来响,在这甭讲

大道理:地声是由孕震体的微裂隙破裂激发的,分布的面积很广。由于震前大量微破裂的同时发生,震中区附近的人员一般不可能判断出地声传来的方向。

28. 小谚语:只要离得近,危险就不远

大道理:震中区的震感是很特殊的,表现为“震感急促、上下颤抖、伴有地声、门窗哆嗦、动物乱叫”等特点,只要出现其中的两三个特征就可以判定为近震,必须采取躲的避震方式。

29. 小谚语:震中震中,电话不通

大道理:由于大地震对震中地区的管道、电路、线路、公路等生命线工程的严重破坏,造成通讯线路中断,卫星信道拥堵、中断等,震中区会出现电话不通、信号中断的情况。

30. 小谚语:慢慢晃,慢慢摇,九十里外等着瞧

大道理:地震的面波具有周期大、振幅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这种特点很容易同高层建筑的固有周期合拍,会引起高楼大厦的结构反应和大幅度摇晃,但不会造成破坏。

31. 小谚语:一楼睡觉,二楼摇晃,三楼四楼又跑又叫

大道理:在震中距百公里以外的广大区域,由于地震面波的作用,高层建筑的结构“放大效应”会使不同楼层的人员对同一次地震产生不同的感觉。

32. 小谚语:裂缝往哪找,抬头看房角

大道理:房角是两面墙包括构造柱、圈梁、门窗过梁、楼梯或楼板与墙体的交接部位,是应力最集中、最容易遭受地震破坏的部位。公众在做房屋自检时,房角如果没有裂缝,说明地震还没有达到“伤筋动骨”的严重程度,房子大体是安全的。

33. 小谚语:不在余震区,不搭抗震棚

大道理:搭建抗震棚、帐篷等应急设施,一般只适用于烈度在Ⅷ度以上的危险区域和余震活动区。而那些远离余震区的区域是不用搭建抗震棚的。

34. 小谚语:小震闹,大震到

大道理:“小震闹,大震到”几乎是当今经验性地震预报的首条,但这种“前震– 主震型”的地震活动系列极少见,在我国大约仅占地震总体的10%以下。

35. 小谚语:先听响,后地动,听到响声快行动

大道理:地声几乎是大自然在灾难降临前发给人类发出的最后一次警报,愈靠近震中区,地声愈明显、方向愈清楚,不过震中区里的人有时却仅能听到方向混乱的轰鸣,甚至还不一定会听得到。地声多数出现在震前几秒钟或几分钟前,个别的在一二小时前。

36. 小谚语: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大道理:地下水处于承压状态、补给范围大,其易流动性和不可压缩性特点,使得地下水很容易把深层地壳变化的信息传递到地面,一般表现为大范围民用水井和泉水的显著涨落、水质和气体的改变,或者山涧泉水奇怪地消失或突现。

37. 小谚语:电气异常,不能不防

大道理:震前岩石层的微裂隙扩展会造成尖端放电、辐射电磁波脉冲,以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两种激励方式影响着电磁波的正常传播。

38. 小谚语:地光闪,八成险

大道理:震前的地光预警时间很短,闪烁往往稍纵即逝,多发生在山区、震时,颜色以红色或蓝白居多,瞬

39. 小谚语:小小土地电,监测离不了

大道理:“土地电”就是在地下相距百米或更远的地方,埋放两个铅板,再用导线分别连接到电流表(毫安表)或电压表(毫伏表)的两端,从表头上观察指针的日变化、年变化,是对自然电磁场的直接观测。

40. 小谚语:鸡也飞,狗也叫,老鼠机灵先跑掉

大道理: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动物感官的某些高信噪比功能被保留了下来,对于其生存环境的某些震前变化表现出行为异常。

41. 小谚语:先看鹦鹉再看蛇,乌龟蛤蟆最后说

大道理:一般而言,野生动物比家畜家禽敏感,穴居动物比两栖动物敏感,江湖里的鱼比鱼缸里的敏感。鹦鹉和蛇是两种被推荐关注的动物。

42. 小谚语:抬头一看月儿圆,初一十五有点悬

大道理:大震后的岩体处于高度不稳定状态,断层的进一步破裂和调整非常容易在这个时候受到日月引力的触发而完成。

43. 小谚语:地震两头跳,这边震了那边闹

大道理:地震断层的构造是线状延伸的。当断层的某点释放掉积蓄的能量,降低了高应力背景值之后,构造应力的集中点便会迅即转移到断层两端,继续激发出一些小的破裂,直到完成最终的整体平衡。

44. 小谚语:不是近震甭着急

大道理:地震的应急处理,只适用于近震,不应该泛用于远震。跑不跑的关键在于地震的远近,并不取决于人员震感的大小强弱。

45. 小谚语:能站就不躺,能躲就不钻

大道理: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有个渐变的过程,一般会延续十几秒、几十秒到1分多钟不等。现场人员要根据房屋破坏情况及时躲避在可能形成安全三角区的地方。

46. 小谚语: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里

大道理:水和食物是人得以存活的基本保证;靠外侧的避险位置,既便于自己脱离危险,又为他人施救创造了条件。

47. 小谚语:遇到危险,不能离群

大道理:人在敬畏自然的同时,务必要理智地意识到个体的弱小。面对自然灾害,只要遇到危险,绝不要离群,要学会依靠群体的力量和智慧来脱离危险。

48. 小谚语:躲了南墙,还有门口

大道理:地震时刻,应避开建筑物的南墙和大门口这两个高危地段。

49. 小谚语:倒不了的巷道,少不了的管道

大道理:地震波传到地面时,振幅由于反射效应而加倍,加剧了地表的破坏。而地下构筑物属于内部包体结构,它们的最大尺寸不过是地震波长的数千到数万分之一,地震时会与周围地层一起作整体性运动,不会形成差应力的集中,即便巷道的瞬间应力有所增加,但集中的量级很小很小,无法造成巷道的倒塌。因此,地下通道、巷道和隧道等地下结构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

50. 小谚语:房倒树不倒,有树不用跑

大道理:树具有自重轻、弹性好,根系发达庞大、地基结实成片的特点,是震中区户外应急避险的好选择。地震时分,人抱树而立,视野开阔、机动性强、避险成功率高。

51. 小谚语:车外易躲,车内难防

大道理:地震时分,无论是行驶中还是停止状态的车内人员,应立即弃车而行,选择安全的地带躲避地震。因为,有限的视野和封闭的空间会影响人的判断力和应急能力。

52. 小谚语:跑不及,躲三角;出不来,敲管道

大道理:地震时刻,如果无法逃到户外,应躲在桌子和床的旁边,或者承重墙角等能形成了“生命三角区”的地方,使身体呈最小面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砸伤、压埋。建筑物内能形成三角区的地方很多:比如承重墙附近、铁质防盗门、大立柜和沙发、暖气片和大型设备旁边等等。

53. 小谚语:生死三关,呼吸为大

大道理:人被压埋后,“氧气、水、食物”成为生命存活的三道大关。人一旦处于缺氧环境,5 ~ 7 分钟内就会窒息。因此,氧气是生命得以存活的首要条件。

54. 小谚语:看不见,听得见,能听就能外边见

大道理:地震中,如果被埋压在倒塌物之下,要注意倾听外界声音和观察夜间灯光,及时回答但不呼喊,可断续地击打管道、钢筋、铁器、瓷器、水泥板向地面救援人员发出信息,以便及时获救。

55. 小谚语:灾难有多大,人有多坚强

大道理:人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只要意志坚定,就能获救。

56. 小谚语:地震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大道理:汶川地震后,胡锦涛总书记概括的抗震救灾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57. 小谚语:一分创伤,百倍呵护

  :请相信,所有的灾难,只会让生命更加灿烂,正如经霜后的红叶,风雨过后的彩虹。

58. 小谚语:地下清楚,地上结实

大道理:查清地下地质构造的状态、确定地震活动断层的位置及地基情况,是城镇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程序。新建筑不仅要主动避让地震危险地段,其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还要严格遵照国家烈度区划的规定,不同地区的“结实房屋”有着不同的含义。

59. 小谚语:女娲见滑坡,扭头就搬家

大道理:地震的次生灾害种类很多,对于以滑坡、泥石流等为主要地震地质灾害的地区,恢复重建工作需要综合评估、统一规划,鼓励异地重建,推进多元化发展。

60. 小谚语:要盖好的,先看倒的

大道理:我国地震中的房屋倒塌率如此之高,除了地震本身震级大、经济水平低之外,还存在着许多诸如选址、严格抗震设防标准、规范抗震设计等更深层的问题。

61. 小谚语:鲁班盖房,墙倒屋不塌

大道理:在与地震灾害的长期斗争中,我国积累了许多成功的抗震经验,其中最典型的、具有中国建筑特点的卯榫咬合木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很好,在多次大地震中创造了“墙倒屋不塌”奇观。

62. 小谚语:应县木塔赵州的桥,福建土楼拉萨的墙

大道理: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风情各异,颇具民族特色的古建筑,其抗震性能和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超出今人的想象,反映着先人的智慧和高超的实践经验,一直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建筑物和抗震研究的对象。

63. 小谚语:抗震不抗震,关键看结构

大道理: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仿生学的结果,地震工程学也是人类向自然界学习的学问之一。

64. 小谚语:砖木石块土,各有各的经

大道理:目前,我国农居地震安全工程中推广种典型经验模式:专项工程模式、宣传引导模式、惠农项目模式、规划置换模式、法规管理模式。

65. 小谚语:隔震措施好,地动房不摇

大道理:隔震技术的成功应用,扩展了减震、耐震建筑设计的思路。目前,我国农居工程中采取的抗震技术措施是:简易抗震技术、中等投入抗震技术和规范抗震技术。

66. 小谚语: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大道理:地震区划图是以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为指标,将国土范围划分为不同地震危险程度或抗震设防等级的地图。该图是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依据或要求,也是国家经济建设和国土利用规划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同时期的区划图内涵不同。

67. 小谚语:哪怕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

大道理:历史的一页终要翻过去,但我们要把人类历次面对灾难所表现出的特有的气质与崇高境界、真实情感与精神传承下去,达到防震减灾目的。